央广网北京7月24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有关情况。
央广财经记者现场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从去年开始实施电动自行车企业“白名单”制度这项工作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目前相关工作的进展及成效如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对此表示,去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从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对企业提出要求。制定《规范条件》以及实施行业规范公告管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也就是“白名单”制度,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企业层面,引导广大电动自行车企业规范生产、规范经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二是行业层面,树立正面典型和行业标杆,发挥优秀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产业向更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三是市场层面,给消费者和经销商等群体释放明确信号,便于选购优秀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
何亚琼介绍,自去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序推进电动自行车“白名单”扩围增效,已累计公告两批共30家符合规范条件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名单,涵盖当前主流的14个电动自行车品牌,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60%。
“近期我们也完成了第三批‘白名单’企业的遴选工作,网上公示已经结束。”何亚琼表示,“白名单”制度实施一年多以来,行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标杆示范效应更加明显。“白名单”企业联合成立电动自行车行业自律联合体,共同抵制非法改装、有标不依等违法行为;同时,率先落实新标准要求,9个头部品牌在过渡期提前研制出符合新标准的车辆并送检认证。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有效提升。“白名单”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改造升级产线,不断提升车架生产、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能力,每年自主研发车型均在10款以上;积极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强化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达到三级以上。
何亚琼指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部署,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管理,按照程序公告第三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长沙股票配资平台,引导全行业学习借鉴已公告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白名单”企业的监督管理与动态调整,推进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领航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